易经_豫卦_国学智慧_修身注意防微杜渐

2025/2/19 20:46:13 举报

 

  雷地豫卦人生智慧之:在修身方面尤须注意防微杜渐

  《豫》卦主张,人们时时处处,都应当心存忧患,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切实注意防微杜渐。所以它说:“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在这里,“豫”字通“预”。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在修身方面也是如此。

  朱棣当上皇帝后,简直是个事无巨细一概过问的人,事情管得过多,总显得有些应接不暇。他认为,皇位得来不易,应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事事都应过问,唯恐有所失误。

  一天,朱棣在右顺门看四方奏牍,精神过度集中,御案上一个镇纸金狮被碰到案边,险些掉到地上,站在一旁的给事中耿通连忙上前将金狮往里边移了移。朱棣这时候才发觉,立刻同刚阅读奏疏上的国家大事联系了起来:“一个小小的东西,放在不稳定的地方就危险,放在稳妥的地方就安

  全。”他指着那尊镇纸金狮感慨道:“天下是最重要的‘大器’,更应放在安全的地方。怎么可以放在危险的地方呢?即使天下太平,也不可忘了危险。所以在小事上必须谨慎,小事上如果不谨慎,长此以往,就可能招致大的祸患。

  为了天下这一“大器”,朱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处处克己,以求天下之治。他把大臣送上的《大学正心章讲义》反复读了多遍,特别欣赏其中静心寡欲的道理,认为做皇帝的尤其不能有所好乐,应该尽量做到心静而虚。

  由于上朝时忙于政事,往往来不及静思,退朝后则容易放松自己,朱棣便经常默坐冥想,以管束自己的欲心。于是,他将欲心与天下联系在一起:“为人君,但于宫室、车马、服食、玩好无所增加,则天下自然无事。”一想到天下,他顿时警觉起来,克已之心便占了上风。

  一次,朱棣派宦官去山西采办天花,但事后很快感到后悔,立即下令停办了。外国使臣朝贡玉碗,他拒而不受,让礼部赐钞遣还。对于这类平日不用,府库中又已有的东西,尽量限制,免得人们察其所好,争相进献,于国事无益。

  朱棣的生活很俭朴,有时候上朝穿的内衣都破旧了,甚至衣袖外露,补补还穿,侍臣看到后常赞颂其“圣德”。他这样做,当然主要是给臣属们看的,他主要还是怕宫中奢侈,百姓生怨而致使天下不稳。

  朱棣每年只有正月十一日至正月二十日这短短的十天休息日,其他时间几乎没有假日。

  朱棣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使他在位时期的经济有所发展,给他子孙时期的“仁宣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孔子曾提出过“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历代仁人志士的响应。《易经》多次强调:欲成就一番宏大的事业,不在修身方面下足工夫是不行的!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