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法 心理治疗

2023/5/21 12:07:08 举报

  基本原理
  生物反馈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身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最早发现动物内脏条件反射的应推巴甫洛夫。最先将生物反馈应用于临床的是夏皮诺。
 工作程序:
  以肌电生物反馈为例。
  (一)治疗前准备
  1.设立专门治疗室。要求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不应有噪音和其他外来干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求助者感到轻松、舒适。
  2.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
  3.向求助者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诊室训练
  1.求助者在进餐后30分钟方可开始训练。
  2.求助者取仰卧位,两手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枕头的高低应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
  3.安放电极。
  4.测肌电水平的基线值。
  5.反馈训练。
  6.再次进行诊室治疗前,增强求助者通过非药物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7.待求助者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咨询师可让求助者变换体位,进行双向训练,以增强求助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8.疗程安排:每次训练30分钟,第一周1~2天一次,第二周起可每周2次,共4~8周。
  (三)家庭训练
  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的分类
  1.肌电生物反馈仪
  2.皮肤电反馈仪
  3.皮肤温度(皮温)生物反馈仪
  4.脑电生物反馈(EEG biofeedback)
  5.其它反馈仪.  “磁带录像反馈仪”,以 直接的声、像反馈形式帮助求助者调控自己的行为,主要用于矫正口吃、习惯性抽动症等。
  注意事项:
  1、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①各种睡眠障碍
  ②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③某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经前期紧张症、紧张性头痛、书写痉挛④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受损)。
  禁忌症:
  ①各类急性期精神病求助者
  ②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③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血压升高、失眠、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求助者。2、并不是每一个接受反馈治疗的求助者都有能从中得到好处。生物反馈治疗有别于普通的医学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个求助者主动参与的过程。生物反馈仪本身对求助者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生物反馈法,步骤:治疗准备-诊室训练-家庭训练;(原理)皮层内脏相关学说馈是指后出现的活动反过来作用于先前发生的活动,而前馈是指前面发生的活动对后序发生的活动的影响。控制论中的前馈控制,指的是一种过程控制。也就是说,在过程的输入端探测后序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与预定的指令进行比较,如果有所偏离,则在输出端受到影响之前就发出指令,对这种偏离加以较正,保证原先发出的指令得以准确的实现。前馈又指的是一种接受多方面信息输入的平衡系统。高一级的系统不必等待子系统的反馈,即可改变后者的输出信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大多是根据前馈原理进行的,人们的学习不必对每件事情均通过尝试错误,而是通过把当前情景与过去已经储存在高级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加以比较,直接做出恰当的反应。
  生物反馈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反馈实现前馈。这样才能对植物性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行使随意控制。
  肌电反馈(EMG feedback)是指把微弱的肌电信号加以放大,以声或光的形式反馈给被试,被试根据这种反馈信号操纵肌肉活动,从而使肌肉放松或增强的一种反馈方式。肌电反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将少数肌纤维的电位变化反馈给被试。这种反馈是利用插入肌肉的针电极进行的。这种反馈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被试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增加其肌电电位,其缺点是效果不巩固;第二种情况是,利用表面电极对肌肉舒缩情况进行反馈训练,目的是使肌肉放松,或使肌肉收缩力量增加;第三种是位置反馈(position feedback)通过这种反馈训练可以使被试学会对身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控制,使其保持某种位置,或者使肌肉运动更为协调、准确。电极的安放根据需要而定,当利用表面电极进行进行放松训练时,通常把两个取信号的电极安放在眉弓上方两厘米处正对两个瞳孔,参考电极置于上述两电极之间;当对某一块肌肉进行反馈训练时,如果使用的是针电极,那么电极应插在这块肌肉上。如果使用的是表面电极,两个电极在皮肤表面的位置,应当正对着欲受训练肌肉的肌腹部位。通常用声音作为肌电反馈的信号,当肌电水平上升(肌肉紧张度增加)达到某一预定值时,就可听到声音(或使原有的声音消失),随着肌肉紧张程度的增加,声音响度越来越大(或音调越来越高),反之亦然。
  肌电反馈的用途是:帮助病人(或被试)进行放松训练,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作为治疗多种心因性疾患的辅助手段,帮助病人恢复某一部分肌肉的力量(比如面部或其它麻痹了的肌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皮电反馈(GSR feedback)
  是指将被试的皮电活动呈现给他本人的一种反馈方法。一般认为,皮肤电活动是由汗腺活动产生的,所以又称汗腺电位。测量皮肤电活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费利(Charles Fere)的借助于外加电源的方法,这种方法所测得的是两个电极之间皮肤电阻(计量单位是欧姆或其倒数姆欧)的变化,常用EDR(F)表示;另一种是塔尔察诺夫(J.Tarchanoff)的方法,这种方法所测量的是皮肤的电位(计量单位是耗伏级电压)变化,用EDR(T)表示。反馈的方法也相应的有两种,一种反映的是被试皮肤电阻水平和电阻反应方面的变化,另一种反映的是电位水平和电位反应,利用八道记录仪的荧光屏进行反馈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室温在20度以下,不适宜进行皮电反馈训练。皮电反馈常用来降低人的唤醒水平,促进放松,或作为治疗心理疾患的辅助手段。
  皮肤温度反馈(thermal feedback)
  是指把被试的皮肤温度变化呈现给被试,被试操纵所知觉到的温度变化,从而改变自己身体某一部分温度的一种反馈方法。皮温反馈仪的主要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是:由传感器(热敏电阻)将温度变化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最后以数字或曲线的形式将这种变化呈现给被试。被试训练前的皮肤温度越低,训练所可能上升的温度越高,反之则低,这种情况称为初始律。被试心情平静、肌肉放松有助于使皮肤温度更快更稳定地上升,被试越是急于使皮肤温度升高,效果越不理想。在使手指温度升高的反馈训练中,前15分钟可以使皮温逐渐上升,之后往往会出现下降现象。训练被试升高其手指温度常用来治疗头痛特别是偏头痛,还用来治疗因血管舒缩障碍而产生的其它疾患,如雷诺氏病。
  大脑皮层慢电位反馈(slow cortical potential feedback)是将大脑皮层产生的慢电位反馈给被试的一种反馈方法。大脑皮层慢电位反馈的做法是:由头顶中央(Cz)部位取信号,参考电极置于耳垂,用计算机产生刺激并进行材料收集和计算,用一个在屏幕上横向移动着的火箭,作为对皮层慢电位的持续性反馈的信号。火箭方向的变化代表皮层慢电位相对于测量以前的基线水平所发生的变化。从头皮表面所纪录到的慢电位的转变过程,被看作是对纪录电极所在部位之下、大脑皮层所发生兴奋性的调整过程。健康人受到刺激之后,大脑皮层的慢电位在300-500耗秒内会恢复到基线水平。精神分裂症和快感缺乏的患者,他们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的能力受到了损害,他们的大脑皮层能产生负电位,但不能在头几次训练中改变这种电位。采用生物反馈和操作条件反射的方法,通过训练可以使精神分裂者的皮层慢电位发生变化。
  血压反馈(blood pressure feedback)
  是指通过仪器把被试的血压变化呈献给本人的一种反馈方法,其目的是使被试学习对自己的血压变化进行控制,从而使血压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血压反馈的具体做法有:动脉插管法(只适用于动物),特尔斯基(B.Tursky)法和脉搏波速度法。Tursky等人所采用的方法是,把一个微音器放在肘窝处的动脉上代替听诊器,并以可充气的袖带加以固定。当血液流过动脉时,便会振动微音器,经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响,这种声音叫做Korotkoff声(Ks)。心脏跳动时,如果50%的心博伴有Ks声,这时袖带压就等于平均收缩压。如果25-75%的心搏伴有Ks声,则袖带压就比平均收缩压高或低2毫米汞柱。为了更好地使被试的血压朝着实验者所期望的方向发生变化,作为反馈信号的血压数值是经过这样的处理呈现给被试的:如果在一分钟的测试中,被试所出现的Ks等于或高于75%,那么在下一次测试中,稳定的袖口压就升高2毫米汞柱;相反,如果低于25%,就使袖口压降低2毫米汞柱。为了使被试获得直观的反馈信号,可以在被试面前呈现红、绿、黄三种光,分别给被试三种不同的提示:收缩压在下降、上升、符合要求。
  脉搏波速度法是以脉搏波传导时间的长短作为血压高低的模拟量进行反馈的一种方法。脉搏波的传导时间是指心电图中的R波与脉搏波起始点之间的那段时间而言的。反馈的方法是把脉搏波传导时间以一条横线显示在荧光屏上,横线加长表示血压下降,变短表示血压上升。该方法虽可使被试直观及时地得到反馈,但不知道血压的绝对值。血压反馈对于初期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