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是有福之人的人生智慧

2024/10/6 20:27:15 举报

  常言道: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

  人的一生,不会一直顺风顺水。

  难免出现磕磕绊绊、不如意之事,就像月亮一样时圆时缺。

  “缺”不代表失败,“满”不一定就是幸福。

  老话说:“有福之人有三寡,越寡越有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说的是哪“三寡”?

  【寡言】

  俗话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要想避免祸从口出,就要做到寡言。

  寡言不是木讷,更不是傻,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曾国藩说: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言养气。”

  寡言,可以杜绝他人忌恨,可以滋养气血。

  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不能留给他人太多把柄;

  而把柄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所以寡言是一种最好的明哲保身方法。

  特别是自己混得好了,有了一定成绩后,更要谨言慎行,少说话,避免他人眼红和在背后对你使绊子,毕竟小人难防,低调为上。

  此外,一个人“精气神”中的“气血”,对应着说话的多少,话多则伤气血,寡言则养气血。

  曾国藩在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说道: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多言是一种容易招致祸患的凶德,和骄傲、懒惰等恶习一样是该被努力戒除的。

  多言还是一种骄傲、浮躁的表现,给人一种不务实的感觉。

  所以曾国藩会说“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鬼谷子也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说话多了一定会有失误,而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更多的失败,可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为了避免招致祸患、功亏一篑,我们一定要养成寡言的好习惯。

  寡言之人,必定是聪明的人。

  他们知道,该闭嘴时闭嘴,不与烂人争辩,不惹事生非;

  不与烂事纠缠,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避开了麻烦、保护了自己。

  寡言之人,谨慎少言、三思而后言,远离灾祸、福报自来。

  【寡欲】

  《史记》中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

  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

  寡欲,并不是直接让你无欲无求、没有任何想法,而是不要贪求无度、利令智昏。

  人要生存必须有物质做基础,但物质的索取必须有一个度,追求太多就如同生命沉重的负荷,让人觉得很累。

  科学家认为,淡泊名利的人,知足常乐,健康长寿。

  因为个人欲望不多,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为争名夺利而苦恼,所以化解了心理危机、防止了心理疾病。

  有一位老寿星,活到103岁还耳聪目明、口齿清楚、思维敏捷。

  有人问他有什么长寿秘诀,他说:“内心清净自然能长寿。”

  可见,清心寡欲同健康长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寡欲,说的是要做到内心清净、节制嗜欲,头脑里没有非分之欲、邪恶之欲、有悖于法律与道德之欲。

  古人讲:

  “寡欲者,其志洁;多欲者,其心贪也。”

  寡欲之人,不仅对自己的生活享受要求较少,清贫朴素,而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崇尚精神上的富有。

  道德高尚,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精神富有,是心理养生的重要因素。

  孔子说得好:“大德必得其寿。”

  寡欲,就是为了养脾养心,为了身体健康和长寿。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欲望越多的人,愈容易自寻烦恼;

  奢望越大的人,愈容易挫折缠身。

  物质上的清贫,可以拥有精神之乐;

  欲望上的清贫,可以舍去烦恼之苦。

  寡欲之人,无怨无悔、无忧无虑,自得其乐、长寿多福。

  【寡行】

  《菜根谭》有云: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静心想想,很多时候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你为别人做了很多事,只要一件事没做好,别人就会责怪你。

  和言语一样,行为也是容易急中出错,做得越多、错得就越多。

  正如曾国藩所讲:“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好做,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一个人不论能力高低、人品好坏,如果每件事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么失误的概率就会变小,也会少犯错、少后悔。

  纵观古今,很多人成在行为做事,败也在行为做事,其中缘由就是不懂得藏而不露的道理。

  西汉时期,有个将军叫灌夫,能文能武,才华横溢,他对没有多少才华的丞相田蚡很不服。

  由于一次田蚡的不守信用,灌夫竟然上门去指责大骂田蚡,结果田蚡怀恨在心。

  在后来的一场宾客聚会当中被田蚡以不敬罪治罪,最后灌夫只能被砍头示众。

  因为自己的鲁莽行事,灌夫白白丢了性命,让人唏嘘感慨。

  《周易》里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却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施展出来。

  如果不想让别人看透自己,那就需要学会藏拙。

  藏拙,并不是伪装,而是懂得等待时机、利用时机。

  李嘉诚也曾在自传中评价自己,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就,是自己懂得“献丑不如藏拙”。

  曾国藩也说:“寡行者可以藏拙。”

  寡行,就是行动不要鲁莽,做什么都要事先谋划好、有备而行。

  盲目乱干,只能是多干多错,因此不如藏拙、少干少错,以免出乖露丑。

  寡行之人,藏锋守拙、待时而动,行必有果、福报最多。

  《孟子》里讲:

  “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

  福祸无不是自己的所行而得来的,种一善因,得之善果,反之亦然,皆是自己所求所得。

  想要离祸得福,就要明白:寡言,则少惹祸患,吉无不利;

  寡欲,则心净心清,福寿绵延;寡行,则大巧若拙,无事不成。

  人这辈子,唯有学会这“三寡”,守口守心、行善积德,方能越寡越有福。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愿君越活越寡,做个有福之人。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