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_益卦_国学智慧_想得到利益怎么办

2025/2/27 20:16:30 举报



  益卦智慧:当你想得到利益的时候怎么办

  当你有了帮助别人之心,并付诸行动,这就是受益的开始了。

  惠心天下,天下心惠。

  对天下的人布施恩惠,天下的人必然诚心回报。这样的人,就可以大展宏图。这是最大的得益。

  我们没有能力对天下的人施以恩惠,但对周围的人有帮助,周围的人问报于你,给了你一颗心,你就得到信任与支持,那是最大的利益。

  被风吹动的木,是什么呢?

  是船。古人是这样比拟的。

  船漂浮在水上,被风吹动,船就发挥了功用。所以,古人说,顺从道理而动,必然每天都在增益,直至无穷。

  这是我们得到利益的一条原则。

  古代的人是很崇尚风和雷的。《易经》在许多地方,都有对风和雷的比喻和阐述。

  古人把风和雷,比拟成朋友,风越强烈,雷就越响亮;雷越响亮,风也越急速。风与雷相互助长,使气势增益。

  我们也应该像风与雷一样,见到他人的优秀善良,就毫不犹豫,像风一般急速追随;自己如果有过失,我们就应当像雷一样,果断改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也是得到利益的有效方法。

  《易经》最崇尚的是损上益下。它说任何时候,损上益下,都是民悦无疆,都是道义大放光芒。

  在上者自然知书识理,自然情操高尚,所以在个人利益上,谦让于下,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在上者,能够谦让,能够让利,能够放权,那么整个社会将受益匪浅。

  《易经》说,由于信任,由于委任,由于放权,在最底层的人,本来不能胜任大事的,结果都可以从事伟大的事业。

  在下者有了权,有了运作的空间,又能柔顺、虚心和中正,肯定能得到益处。一个人无论他地位多低,如果他有上述的品质,任何人都会对他施予帮助。

  庇护,也是一种利益。

  但这种利益,恐怕会使我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一贯以来,我们都强调独立自主,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仙皇帝。

  但在自然界里,庇护所得到的利益,是举目可触的。

  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能躲过鹰的侵犯,那是因为庇护。

  海龟把蛋埋在沙滩上,让日光的温度把它们孵化成小龟,躲过海洋中的动荡不安,也是一种庇护。

  古代有小国迁移国都,靠近大国,在大国的庇护下安然生存的。《左传》中就有“我周东迁,依靠晋、郑”的记载。

  但庇护要正当,就像现在的一些同家,加入联盟,其实就是想寻找一种庇护。

  在中国人人皆知的“狐假虎威”,也是一种庇护。但这种庇护不正当。狐狸由此成了国人数千年来讥笑的对象。但公正而论,狐狸颇具智慧。

  俗话说,雪中送炭的人少,锦上添花的人多。

  送炭人少,但并不是没有。

  《易经》里说,当困难的时候,要求助别人,从而得到利益,不是不可以。

  古代就有“以凶礼哀邦国之忧”的故事。在周朝就有这样的惯例,诸侯各国发生君主死亡、饥荒、天灾、战乱等重大事故时,就报告天子,并通知邻国淸求援助。但请求援助的使者,不能空着手去,要带上方正、有棱角的叫圭的玉:去见君主,表示自己的诚实。一是表明自己所说的全是真实的情况,没有半点虚假;二是表示这是迫不得已,以后一旦情况好转,会有回报。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圭”。

  如果有诚信,即使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帮助。

  但一个人,如果在利益上行为放纵,贪得无厌,甚至要求他人奉献,那么就会招致祸端了。

  只看重利益的人,意志必定摇摆不定,当然凶险。

  这样的人,在危险时采取行动,人民不会参与;在释疑时说话,人民不会响应。彼此的意志已经不沟通了,却还有所要求,人民不会响应,不予支持,伤害就要来临了!

  私心,不会得益,反而招祸。

  别人给你什么,你都要,你是傻瓜;别人给你什么,你都不要,你也是傻瓜。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